無論腳步走多遠 在人的腦海中只有作秀的味道 熟悉而頑固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陶輝
  地中海吹來暖濕而涼爽的風,一年一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,又到了各路明星最忙碌的日子。中國電影和中國女明星是這裡的常客,但是幾天之後,她們將消失得無影無蹤……
  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,不斷用這樣的調調撩撥著我們的味覺和心緒。每一種食物背後,都暗藏各種平常人的故事和人生的百般況味,這比食物本身更加令人回味。但人間之事,每每皆是如此。比如,我們突然發現,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的解說詞,用在正在進行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,依舊是如此貼切,而且充滿著文藝的格調。
  中國明星,尤其是中國女明星,一直都是戛納紅毯上的常客,但中國電影與這個充滿著浪漫主義味道的電影節,卻越走越遠。每年此刻,只能為我們貢獻一點茶餘飯後的談資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舌尖上的戛納”……
  《時節》
  迷人的季節 浪漫的小城
  每年從5月份開始,位於法國南部的戛納,都會從地中海上吹來涼爽的風,也就是從這個時候,戛納這座只有70000人口的小城,進入了最迷人的季節。而一年一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,更是給這個迷人的季節,平添了數不盡的風采。
  戛納國際電影節,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影節之一,被稱之為“電影界的奧運會”。
  四季輪迴中,這項創立於1946年的電影盛事,隱藏著一套嚴密的曆法,歷經半個多世紀而不衰。相比過去,今天來到戛納的人們與獎項日漸疏遠。然而,沿襲祖先的生存智慧,並以此安排自己的行程,這是關於時間的故事,是人與社會相處的秘密。
  美麗的海灘上,總會有熙熙攘攘的人群,各種比基尼美女當中,不小心便會發現某個電影大明星站在其中,迎著海風,望向遠方……碧姬·芭鐸就曾經在這裡的沙灘上以三點式亮相,性感小野貓一戰成名,自此比基尼女郎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生生不息。
  電影宮門前,永遠有熙熙攘攘的觀眾,他們都穿著考究的衣服,到處求票,抑或用某種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於某部電影和某個明星的支持。據說,去年邁克爾·哈內克的《愛》放映那天,有姑娘舉著牌子喊“All I need is love”!後來,很多人就一起合唱起了這首披頭士名曲,旁若無人。
  而在電影宮門前,還有另一個群體,那就是永遠都打扮得秀色可餐的洋妞,這是她們最美的年齡,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求進入演藝界的機會。這樣一群執著的年輕女孩,給戛納的繁華輕輕地抹上了一筆“凄冷的美感”。當然,在戛納,還有另外一種際遇,雖然這並不是一種傳統和常態。比如,格蕾絲·凱莉第一次和摩納哥王子見面就是在戛納,第二年她成為王妃。而今年,由奧斯卡影后妮可·基德曼主演的電影《摩納哥王妃》,成為開幕影片,自然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安排。
  種種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頻頻發生在戛納這座小城,而不是奧斯卡之都洛杉磯,是因為相比於奧斯卡的“排外”,戛納電影節包容性更大。
  在如此種種的場景之中,又怎麼會少了急於走出去的中國電影和中國女明星呢?聽,她們的腳步聲……
  《腳步》
  成名的捷徑 作秀的味道
  在這個時代,每一個人都經歷著太多的苦痛和喜悅,中國女星們總會將苦澀藏在心裡,而把幸福變成走紅毯,呈現在戛納的人群之中,成為我們舌尖上的話題。
  不管是否情願,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。
  中國電影和中國明星,整裝、起程、跋涉、落腳,停在哪裡,哪裡就會燃起“艷火”。從明星個體的展現到電影的交流整合,從服飾姿態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,中國電影和中國明星的匆匆腳步,從來不曾停歇。
  每年電影節大大小小的紅毯上,都會有數不盡的明星,而中國明星,就在他們中間。
  尤其是對於眾多大大小小的中國女明星來說,走上了戛納的紅地毯,就走上了世界的舞臺,就找到了成名的捷徑。
  有人說,中國的女明星只分為兩種,走過戛納紅毯的和沒走過的。這種分類背後的種種意味,你可以自行體會。
  走上戛納紅地毯的中國明星越來越多,而且每年我們都能從媒體上看到“中國女明星戛納紅毯爭奇鬥艷”之類的標題,範冰冰、李冰冰、鞏俐、章子怡、周迅、湯唯、舒淇、林志玲、楊冪、張雨綺……中國的一線女明星,幾乎無一例外地在戛納“爭奇鬥艷”過,那些二三線的小明星更是多如牛毛。
  上天,對於每個人來說,並不公平。戛納也再次證明,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。
  如果真要論成功指數的話,鞏俐、章子怡和範冰冰無疑是排在前三位的中國女明星,而且,這樣的答案不會太有爭議性。
  鞏俐是中國女星與戛納結緣的“始祖”,早在1988年,她就曾與前輩張艾嘉到過戛納,但真正屬於她自己的戛納之旅則始於1990年,那一年,還十分青澀的她和張藝謀一起踏上戛納,當然還有那部《菊豆》。
  當年,她與張藝謀青澀的合影,如今再度成為焦點。之後,褪去青澀的鞏俐國際範兒日增,也慢慢成為戛納紅毯上的常客,1993年她與陳凱歌、張國榮、張豐毅帶著《霸王別姬》征戰戛納,風頭一時無兩。
  而另一位“謀女郎”章子怡,也緊隨著鞏俐的腳步,曾經以《卧虎藏龍》變身“國際章”,之後戛納的紅毯上,又多了一位“中國常客”。
  如果說鞏俐和章子怡的戛納之路完全是憑作品打出來的,而在很多人的腦海中,範冰冰的路完全是“走”出來的。其他的不用多言,僅憑2010、2011和2012三屆戛納電影節紅毯上的“龍袍”、“彩瓷”、“仙鶴”三款禮服,就奠定了她的江湖地位。儘管不和諧的聲音總是包圍著她,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複製她的路。
  中國電影和中國女明星是這裡的常客,但是幾天之後,她們將消失得無影無蹤……無論腳步走多遠,在人的腦海中,只有作秀的味道,熟悉而頑固。
  《心傳》生存的信念 生硬的模仿
  所謂“心傳”,除了世代相傳的手藝,還有生存的信念,以及流淌在血脈里的勤勞和堅守。顯然,對於現在的中國電影來說,除了生存的信念,其他的,都已經成為稀缺品。
  在傳統觀念里,擁有作品,演員才能安身立命,相比現在,曾經的中國電影,更能感受到作品的溫度。
 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之後的30多年時間里,中國明星與戛納的每次結緣,都是靠作品說話的。從陳凱歌的《霸王別姬》,再到張藝謀的《活著》,再到薑文的《鬼子來了》,再到王家衛的《花樣年華》……中國電影以及中國的電影明星們,曾經在戛納紅毯上放射出的耀眼光芒,幾乎都與他們身後的作品有關。
  有一千部電影,就有一千種味道。電影藝術無比神秘,難以複製。從世界到中國,好電影的每一個瞬間,無不是用心創造。
  然而,進入新千年之後,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影,無數人對功利的追逐更加急迫,是堅守傳統,還是做出改變,這是一個問題。
  2005年的《青紅》之後,中國電影和中國明星就很難再用一部像樣的作品,挺直腰桿站在戛納的紅地毯上了。就連鞏俐、章子怡這兩位戛納紅毯上的代表人物,亮相的方式也漸漸脫離了電影本身,更多的是“第三方”的邀請。於是,範冰冰憑一己之力,硬生生“走”出了一條中國女星的戛納紅毯新路,後來者無數,但就像一部電影一樣,難以複製。
  不過,那些在中國影迷眼中高傲的“爭奇鬥艷”,在其他人的眼中,可能什麼都不是。
  今年戛納的開幕紅毯上,鞏俐和章子怡兩代“謀女郎”,兩代戛納的“先行者”雙雙亮相,這對於中國媒體來說,絕對是個天大的新聞,但在法國的官方電視臺上,兩人卻沒有哪怕一個鏡頭,反倒是同時段亮相的本屆評委賈樟柯和他的夫人趙濤,獲得了露臉的機會。在很多人眼中,這成為一個笑話。
  看來,中國的女明星們要想真正獲得戛納電影節的認可和尊重,還需要用好的作品。中國電影人,也需要重新拾起過去的傳統和電影手藝。
  《相逢》電影的邂逅 影人的緣分
  東方和西方,江南和塞北,電影的發展促成了人物的相逢,戛納的紅毯見證了人的聚散。然而,究竟是人改變了戛納,還是戛納改變了人。
  大多數的電影,都是不同的人,組合、碰撞,產生的裂變性奇觀。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,中國電影依然沒有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,被稱之為張藝謀的“回歸之作”的《歸來》,也只是在展映單元亮相。不過,這部電影所引發的“相逢”的話題,倒是吸引了我們的眼球,解開了很多記憶的包袱。
  三種相逢,都與鞏俐有關。
  張藝謀攜鞏俐再度出現在戛納的紅毯之後,顯得那麼和諧和甜蜜,以至於很多中國影迷都在尖叫“在一起,在一起”。人生幾度風雨,往事又被重提,那些被往事和記憶打敗的人,早已忽略了張藝謀已經兒女成群。
  這也是繼1995年《搖啊搖,搖到外婆橋》後,張藝謀與鞏俐又一次相聚戛納,恍然間19年已經過去了。而正是從那部電影之後,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,直到分手。但他們那些早已成往事的情史,卻又因此被媒體挖了出來。甚至1990年,兩人帶著《菊豆》到戛納時,青澀的合影也重現江湖,引發感嘆一大片。
  電影促成了人的相聚,人的離合,也在調動著電影的記憶。西方人稱作“命運”,中國人叫它“緣分”。
  關於另一種相逢,則是跨越了時空的相逢。在戛納電影節開幕當天,鞏俐以一襲“黑蟒”禮服亮相紅毯時,很多人都感嘆鞏俐霸氣依舊。然而同時,1993年,她與張國榮、張豐毅在戛納海灘上的合影也被翻出來,很多人說“還是懷念那時的你”。
  此類相逢,總是令人五味雜陳,不知是該高興,還是悲傷。
  當然,另一段相逢,完全可以用幸福定義。戛納電影節的間隙,鞏俐和章子怡兩代“謀女郎”攜手到摩納哥觀秀,兩人相擁相攜,並以“好朋友”相稱,中國電影圈此類之事,實為難得。
  範冰冰憑2010、2011和2012三屆戛納電影節紅毯上的“龍袍”、“彩瓷”、“仙鶴”三款禮服,就奠定了她的江湖地位
  1993年鞏俐與陳凱歌、張國榮、張豐毅帶著《霸王別姬》征戰戛納,風頭一時無兩,讓影迷至今懷念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當幸福變成走紅毯 她們點燃的“艷火”能火多久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p45mpzm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